相关资讯

临阵脱逃打败仗,寻花问柳误战机,蒋介石袒护又升官,原因不简单_王伯龄_黄埔系_南昌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35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蒋介石对黄埔系的偏袒是显而易见的,但他对待不忠诚者的报复更为显著。蒋介石刚起步时,因贪图享乐,错失战机,甚至在战场上临阵脱逃,结果导致了严重的战役失利,蒋总司令的威望也因此受损。这一失误直接影响了战局的走向,而身为总司令的蒋介石却没有因此受到军法的惩罚,依然得到老蒋的信任,继续担任重要职务。这一切的发生,让许多人难以理解。

谈到国军的败仗,蒋介石对忠诚的黄埔系成员总是宽容大度。即便有时因为外界条件限制,暂时不会追究责任,蒋介石仍然心中牢记这些仇恨。例如,“黄埔三杰”之一的贺衷寒,以及力行社“十三太保”之一的何应钦,在“西安事变”之后积极组织“讨逆赴难团”,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,实际上则是为何应钦的上位制造机会。尽管蒋介石事后没有追究二人的责任,然而,他们最终失去了带兵的资格。对于蒋介石这种深得人心又记仇的做法,尤其是对那些在战斗中临阵脱逃的将领,他依然选择了宽容,甚至给予升迁。正如王伯龄,他屡次在战斗中逃避,却依然得到蒋介石的庇护。

展开剩余73%

王伯龄,生于1889年,来自江苏江都。家境优渥,早年便进入南京陆军小学,毕业后进入了由袁世凯创办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,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。这个学校培养了许多民国时期的军政要员,如吴佩孚、张治中、白崇禧、蒋介石以及傅作义等。

在这段时光中,王伯龄与比自己大两岁的蒋介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两人毕业后共同前往日本留学,一同考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备学校,并最终在日本高田陆军炮兵联队实习。在日本期间,受同盟会元老陈其美的影响,他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,从此走上了推翻满清政权的革命道路。

随着苏俄的支持,孙中山开始着手筹建军官学校,蒋介石被委任为黄埔军校的筹备委员长。王伯龄作为亲密朋友被邀请到广州,协助蒋介石共同创建这所具有历史意义的军事学府。1924年6月16日,黄埔军校正式开学,王伯龄被任命为教授部主任,副主任则是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叶剑英。

然而,蒋介石虽将重任委以王伯龄,后者却未能改正酗酒、赌博和拈花惹草的恶习,甚至有时在危急关头临阵脱逃。尽管如此,蒋介石因念及旧情并未依军法追究,但逐渐开始疏远他。

1924年底,孙中山北上,谭延闿、樊钟秀率领广东新军继续北伐。此时,广州的大本营兵力有所削弱,军阀陈炯明纠集了六万兵马,意图与旧桂系沈鸿英联手,在广西与李宗仁、黄绍竑、白崇禧展开激战。1925年2月,东征开始,蒋介石身兼总司令兼任右翼参谋长,带领的两个团分别由他的老校友何应钦和王伯龄担任团长。

不久,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在粤军的配合下迅速攻占了东莞、平湖、深圳等地,战局有了明显进展。然而,在对淡水的战斗中,王伯龄却因恐惧与迟疑,临阵脱逃,导致整个战局陷入被动。尽管二团最终攻占了淡水城,但损失惨重。战后,蒋介石愤怒之极,撤去了王伯龄的团长职务,然而不久后,王伯龄便再次被调任为军校校本部参谋,随后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教育长。

1926年7月9日,蒋介石誓师北伐,力图统一全国。但这次北伐的最大失误便是江西省会南昌一战。当时,王伯龄率领北伐军第一师迅速占领了南昌周边的牛行车站,成功将南昌城包围。城内的守军仅有不到600人,王伯龄顺利攻占了南昌城。但胜利后,王伯龄和党代表缪斌却沉浸在南昌的欢乐之中,未能及时警觉孙传芳的反扑。得知南昌失守,孙传芳紧急调兵,重新夺回了南昌。王伯龄和缪斌在敌军猛烈攻势下选择了临阵脱逃,南昌因此丧失。战后,蒋介石不得不撤销王伯龄的职务,但不久他又获得了国民党中央执委的职务。

由于与蒋介石有着深厚的友谊,再加上曾一起在日本留学和加入同盟会,蒋介石始终宽容地对待王伯龄。虽然王伯龄多次在战场上表现失误,甚至临阵脱逃,但他在黄埔军校的建设中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。最终,王伯龄虽然并未得到长远的军事发展,但他在黄埔军校的付出依旧值得一提。

尽管王伯龄拥有不错的资历和背景,原本应该有更好的未来,但他个人的种种失误,特别是战场上的表现,让他的前途最终走向了不归路。南昌战役后,蒋介石逐渐将王伯龄的位置交给了另一位日本留学的同学,何应钦。王伯龄自知失去重用后,很快辞去所有职务,转而皈依佛门,过上了吃斋念经的生活。

王伯龄于1942年8月26日在成都因病去世,享年54岁。他的一生,从青涩的军校学员到最终的退隐,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,既有与蒋介石的深厚友情,也有因战场失误带来的惋惜和遗憾。

资料来源:《历史深处民国1、2》、《百度百科》

发布于:天津市